建设生态文明,拥抱美丽中国

2017年04月15日 15:21  点击:[]

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湖泊、江河、海洋绘出一幅大美图画;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亭台楼榭、长城宫殿展现古国文明。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中华儿女繁衍生息,孕育生机与活力。历朝历代无不辉煌璀璨,闪耀于世间。中国若一个天生丽质的美人,让人有着无限的爱恋,却又“淡妆浓抹总相宜”,愈发让人无法自拔的陷入对她的爱河之中。即使经历了百年的屈辱,遭受了列强的铁蹄的践踏,中国的土地依旧坚固,中国的文明仍然存在。在百年之后,中国重新站了起来,越来越有强者的姿态。

是的,“五年计划”、“工业化道路”等等一系列富国强国的政策、方针,使中国的经济快速而稳定的增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土地上高楼拔地而起,各种工厂、公司大规模,高数量的被建起来。确实,这些都是谋求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基础;确实,我们也看见了显著地成果。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这一世界性问题也接踵而至。众所周知,首先,工厂生产就需要生产原料,我们需要从大自然中找寻开采这些原料:从地下寻找矿石,石油,天然气……;从森林里砍伐搬运木材,天然橡胶……;我们在慢慢地掏空大自然,由外而内。工厂生产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物”,废气,废水,废料。这些“废物”的不及时处理以及错误处理方式,也对大自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破坏:废水污染了水源,废气污染了空气,废物又污染了土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无时无刻,每一个角落都在受到污染。大自然里的一切,植物,动物甚至包括我们这些所谓的世界的“主宰者”,也深受其害。在这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人类看似生活的越来越好,其实,不然。这一切都只是眼前,只是我们可以看见的。我们真的在透支未来,我们挖走了未来才可以挖走的资源,我们污染了现在不能够污染的东西。那些,看不见的,潜在的危险,正在慢慢地显形。哪怕只是现在,我们也已经看见了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危险。

从国内愈演愈烈的雾霾到全球性的酸雨,臭氧层空洞;从干旱洪水年年交替到全球变暖,极地冰山融化。环境问题不只是威胁到了我们中国,也让世界开始头痛。针对世界性生态环境的会议不断召开,针对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政策也不断出台。我们中国在积极改善自己国家神态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在为帮助解决世界性问题作出贡献。每一次有关生态环境的会议我们国家都格外重视,每一项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政策,我们国家都结合我们的国情进行调整改善,积极响应。

最早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就有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答,“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想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好后传给后代”。故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给现在的我们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南。

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的今天,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论,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国家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战略政策;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章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经过深思熟虑,一次次的提出,一次次的完善,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国策;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党和国家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大的方向,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了理论基础。我们更加认识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紧急性和严峻性,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解决现在所出现的问题,更加是对我们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不只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个体,更加关系到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前进。

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中国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了解国家的政策,配合国家的行动,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明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所谓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过去的一味地经济建设已经把我们的自然破坏的太过严重,所以我们首要的是要恢复自然,给自然疗伤的机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有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所以,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理念,这样才可以正确的理解党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继而能够准确地配合国家的行动,付诸行动。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每一个想法有对与错的判断,不至于白做功夫,甚至做错了事情。

其次,我们要将国家的树立的理念铭记于心,并按照这一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事情,不能够与国家的理念和政策背道而驰。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国家制定的每一项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我们都要去结合自身的条件,竭尽所能去迎合,这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觉悟,每个人去努力实践,那样我们就能够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必将有所成效。我们要始终跟随党和国家的脚步,我们要坚信,我们能够从百年前的枪林弹雨中走出来,在百年前的硝烟战火中取得胜利,那么我们也一定可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胜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生态文明,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呢?我们要始终明白我们同为中华儿女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相应的,我们要做的、能做的有相通之处也会有所不同。

在我看来,我们能够同时出力的就是我们生活之中的那些事情。例如,节约用水用电,在我们的餐桌上能够看见“光盘行动”的影子,出行时要尽量绿色低碳;生活中的垃圾,做到能够分类处理,有一些污染性强的垃圾要特别注意,不论是走到哪里,都不要随便丢弃自己的垃圾,更应该拾起我们看见的垃圾。现如今,人们的节约意识都很强,有不少人都会有自己的节约小窍门,还有的人做到分享,这样都在或多或少的践行节约环保。对于环保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很多,他们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不断地去发现,去践行。我们多做一点节约环保的事,我们的空气就会多一份纯净,我们的河水就会多一份清澈,我们的土地就会多一份生机,我们的大自然就会越来越美丽。

对于有些人、有些群体,他们能做的就更多了一些。就简单的生产来说,我将生产的生产的过程简单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获取原料,然后加工得到产品,最后对废物进行处理。这三个环节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技术性的问题,资源品位高低,开采技术,废物的处理等等,这时候就会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努力,研究出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缓了资源开采压力,降低了产品成本,对废物进行合理的处理。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当然,我们也已经从国家的方针政策中看到国家对于技术改革这方面的大力支持。如此看来,作为国家未来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知识,做高新技术人才,争取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再者,公司工厂的产品生产必然少不了管理,那么,这些管理人员就有责任义务加强管理,使其他工作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生产流程去生产,不至于因为不符合生产规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浪费,不要一味地强调经济效益,现如今,绿色经济才是主流,习大大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公司工厂,能否做到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经济的号召,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公司的文化建设,是造福人民,还是眼里只有自己;反映了这个公司的谋略眼光,是着眼未来,还是目光短浅。要始终铭记,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建设,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这些也只是最简单一些例子,而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会有很多的不同,我们能够做的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去做调整,去实现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最大化的贡献。不论是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要记得我们是可以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只要我们时刻有生态文明意识,有自己的正确的评判标准,我们就可以做好。我们是在为自己做,更是在为所有人做;我们是在为当下做,更是在为未来做。

最后,我们在自己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的同时,还要去鼓励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投入到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的大潮中去,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其中,那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取得令世界都瞩目的成果。我们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我们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所克服不了的。我们创造了许多,我们打败了许多,我们也势必能够改善许多。

我们的世界很美好,山山水水都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世界很友好,花鸟虫鱼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家,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要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世界,所以,善待我们的世界吧。用我们的双手捧起这张曾经绝美的容颜,擦干她的泪痕,抚平她的创伤。

我们中华民族曾经璀璨于世界之巅,我们中华民族曾经饱受践踏、蹂躏,我民中华民族曾经艰苦卓绝,夺得胜利,所以,为了曾经的辉煌,为了曾经的屈辱,为了曾经的不易,我们有如何舍得我们的中国梦最后只是空得一个“梦”字。作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的举措,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刻不容缓。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建设生态文明,拥抱美丽中国。

上一条:合作共双赢 携手同发展
下一条:我院毕业生文明离校五个一主题活动铺开

关闭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南华大学    邮编:421001
联系电话:0734-8282206    联系邮箱:zhausc@163.com

师德师风投诉电话

0734-8281738(教务办公室)
0734-8282206(院党政办公室)

版权所有:3775a线路检测中心(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